企業財務分析報告常見的幾個問題
財務分析的作用是什么?
財務分析需要大膽地走進業務、探究業務,找出數字背后的故事,把定位問題變成解決問題,把推脫責任變成分派任務。如此閉環往復作業,即可實現從財務分析到經營分析的蛻變。
財務分析的作用是什么?閱讀報告的人不同,其作用不同。內部人(經營班子)看財務分析,是為了發現問題,進而設法改進企業管理,提高經營效率;上級單位(控股公司)看財務分析,是為了加強監督監管,防止舞弊;外部人(潛在投資者)看財務分析,是為了甄別企業真實的信息,對企業經營前景與財務狀況進行預判。
從企業內部人角度看,財務分析是由財務人員輸出的工作成果,是資深財務人員經常面對的工作。尷尬的是,有很多財務人員做完財務分析后,反倒心生疑竇:財務分析真有用嗎?
這么問的財務人員,基本可以斷定其在做財務分析時是閉門造車,就數據說數據。這樣的分析既沒有切入業務,也不能解決問題,當然作用有限。如何讓財務分析起到作用,讓財務分析成為管理的工具?
財務分析始終應結合業務
財務分析可分析自己,也可分析別人。風投做盡調時的財務分析是分析別人,如同警方斷案,嫌疑人不會主動交代,警方需要根據其辯解不斷拋出疑點,最終形成證據鏈。我們平時在企業做的財務分析屬于分析自己,如同醫生問診,醫生獲得的信息很多,既需做出診斷報告,還應提出治療方案。
醫生經驗不同則功力不同,膚淺的財務分析類似做體檢,不過是通過指標對比找出異常數據。層次略高的財務分析,可結合業務找到異常數據背后的原因,有點類似醫生給病人下診斷書。嚴謹的財務分析不僅僅滿足于找原因,更重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案,如同醫生開出的一劑良方。
財務分析該由誰來做?這還有疑問嗎,當然是財務人員??!如果你只想到這一層,做出來的財務分析報告僅僅是自說自話。財務分析應以財務數據做依托,分析背后的業務。
沒有業務人員參與,財務分析很容易流于就數字論數字。財務分析自然應由財務人員負責,但需要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通力合作,這樣財務分析才有可能切入業務深處,成為管理的工具。
PS: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份《財務報表分析工具.xls(直接生成)》,16份財報分析工具,自帶公式,簡單上手好操作!
掃描下方二維碼
回復:工具
立即領取
財務分析報告常見的問題
1、立足點不清,把報告寫成匯報
財務分析應該成為企業管理的工具。作為工具,財務分析應立足于財務數據,揭示企業存在的問題,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,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。如果異位,把財務分析演變成下級對上級的匯報,分析報告將會變質,分析問題會變成尋找客觀理由,解決問題會變成推諉責任。最終,管理工具淪落為表功道具。
2、沒能重點揭示根本性的問題
每個企業在經營中都會存在突出問題,或者說是根本問題,如同企業的病灶。這一病灶又會引來諸多的不良反應或其他疾病,但這些反應與疾病都是次要的。成功的財務分析需要透過財務數據,找出企業的根本問題。
例如,企業銷售收入下降,有研發設計的原因,有成本價格的原因,有質量的原因,還有廣告宣傳的原因等,但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發設計不夠吸引人。如果不能把握這一點,那么所有的分析都將是膚淺的,甚至可能產生誤導。
3、問題與對應專項分析不能呼應
分析報告一旦揭示出企業的根本問題,就需要對此問題進行專項的、深入的分析。例如,企業資金鏈緊張,主要是應收賬款過度膨脹造成的。
揭示這一問題后,專項分析就應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應收賬款、如何清收前期應收賬款、如何制定賒銷政策以及如何進行客戶評級。這樣娓娓道來,才能首尾呼應,讓分析報告富有邏輯性。如果揭示出的問題與專項分析風馬牛不相及,那么做出的財務分析必然會與業務實質兩張皮。
4、就數字論數字,沒有挖掘業務層面的原因
我們在財務分析報告中經常能看到此類內容,“企業利率下降了20%,主要因為收入下降了10%,管理費用增加了20%,銷售費用增加了15%”。這樣的數據羅列,實際不能稱之為分析,因為我們看不出收入緣何而下降,費用因何而增高。
我建議這么寫,“因華南市場推廣受阻,××產品銷量降低了30%,導致毛利減少××萬元”“因寫字樓租金上漲××萬元,導致管理費用增加了20%;華南市場廣告投入增加××萬元,導致銷售費用增加了15%”。把數據背后的故事說出來,分析報告會更打動人。
5、定性描述多,定量分析少
“因市場競爭加劇,企業收入出現大幅下降,利潤也因之降低。”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。如果財務分析做不到量化,只是寬泛地講原因,那么分析結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許多。大家都希望做到分析量化,言之有據,但很多時候數據確實不易取得。
原因在于,有的沒有積累,有的核算顆粒度太粗放,有的核算維度未涉及,有的組織架構發生了調整。除了這些原因,財務人員對市場、對業務理解不透徹也會導致財務分析無法量化。量化分析不僅是財務核算精準的體現,也是財務人員深入理解業務的體現。
6、預測的準確性差
財務分析報告在結尾處往往要對全年的經營指標結果進行預測。預測準確與否,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檢驗財務分析效果的標尺。談及華為的財務預測工作,任正非曾表示,預測是管理的靈魂。財務對業務的支持從事后走向事前,預測是可以為之的舉措。準確的預測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,可以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。
7、任務令表述不清晰,改進措施空泛
企業分析清楚出現問題的原因后,就要提出解決思路了。如果能在分析報告中將解決問題的思想落地,等于把財務分析推向了經營分析的高度。既然是期望解決問題,責任就要落實到人,要有明確的解決措施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。
空洞的任務令諸如,“措施:加強市場推廣;責任人:銷售部全體人員”??蓤绦械娜蝿樟顟龅酱胧┚褪切袆臃桨?,如“在當地電視臺投放××分鐘的廣告,每月選擇一個萬人社區進行一次路演推廣”,責任人可以追責、可以負責,時間節點是考核的依據。
8、前后期任務令無閉環
財務分析應該是持續進行的,按月度或季度完成。這就要求前后月度或季度的分析報告應相互呼應,特別是上一期的任務令在本期要有驗收,是否都完成了,為何有的沒有完成,未完成的本期是否繼續推動,這些都應該在報告中體現。
如果報告中對此不做要求,責任落實可能就是一句空話。如果財務分析不能改進工作,不能成為管理的工具,分析報告將成為會計人自說自話,從而喪失應有的價值。
來源:中國管理會計網